手 機:13983688142吳師傅
Q Q:1015646647
地址:重慶市九龍坡區石橋鋪華宇名都商務樓19-1。
丹麥神弓BOW 測評ZZ-Eight CD機
丹麥是一個充滿神話色彩的北歐小國,但是這里也是音樂的殿堂,這個小國家誕生了很多世界知名的音響品牌,像皇冠、丹拿、威發、尊寶等等,雖然這里機只有威發的功放是我們經常維修的,但是作為音響維修工作者我還是深深的被這些美妙的音樂器材吸引。好的音響品牌其所表現出來的不僅僅是聲音的優美,而更多的是它的內涵。的確,我們也知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正是充滿濃郁文化氣息的丹麥孕育了如此多的音響品牌。
下面是對ZZ-Eight CD機的測評。
去年,當我聽過BOW的綜合擴大機ZZ-One之后,心裡更佩服丹麥的音響產品。老實說,我覺得丹麥的音響產品就好像意大利的傢俱般。意大利傢具在造型設計上散發出非凡的創意,然而其實用功能卻不因為非凡的創意而有絲毫的減損。丹麥音響亦然,他們的造型設計絕對是世界第一流的,而其聲音的表現不用我多說,從LP時代Ortofon唱頭幾乎獨霸世界,到目前幾個丹麥廠牌的受肯定,都證明了丹麥音響產品的杰出。或許大部分的讀者們都不知道,最近一、二年丹麥Jamo喇叭在中國大陸非常風行,每年幾億臺幣的營業額讓同行跌破眼鏡。這原本應該是日本產品或美國JBL、Bose類的產品才辦得到的事,結果丹麥音響產品竟然也辦到了!
分析起來,Jamo之所以能佔有那么大的市場,主要的原因就是產品好而售價廉。反觀另一個早已進入臺灣的品牌B & O。就我所接觸過的人來說,他們對于B & O的造型都非常的讚賞,而對于它的聲音表現也無非議之處。然而,就是因為B & O的售價一直不便宜,所以進來臺灣的時間雖然很長,但是一直無法拓展市場。去年,B & O派了二位研究生來臺灣進行市場研究,并探討為什么B & O一直不被臺灣市場接納。當我告訴他們問題出在市場定位時,他們都感到十分不解。以B & O的售價來看,它被定位在高價音響;然而,以其機能設計而言,它被定位在套裝組合音響。
對于臺灣的音響迷而言,這是非常矛盾的產品形象定位。而對于B & O本身,他們認定自己的產品是精緻的家電產品。當時我告訴這二位丹麥來的研究生:如果把B & O的產品與義大利或其他歐洲高級傢俱結合展示銷售可能會是一條新路子。因為,那些精緻傢具隨便一張餐椅就要二、三萬臺幣,普通一套沙發就要二十幾萬,一張餐桌十幾萬臺幣的也不少。如果懂得欣賞義大利傢具而且又捨得出錢買的人,我推測應該也會買B & O的音響產品,甚至他家的電話製品。
話說回頭,對于像BOW這樣的丹麥音響公司,老實說,我一方面寄與厚望,另一方面卻又替他們擔心。寄與厚望的原因是因為他家產品的造型設計與聲音成就;替他們擔心的是像這樣售價并不便宜的產品到底有多少人能買得下手?去年的ZZ-One綜合擴大機如此,今年的ZZ-Eight CD唱盤亦是如此。老天,它一部要價二十四萬臺幣。
今年一月,我在美國拉斯維加斯WCES中,第一次見到了這部CD唱盤。當時,BOW的老板Bo Christensen就是用ZZ-One綜合擴大機配上這部CD唱盤,推一對丹麥的小喇叭Blue Trumpet。我已經報導過,現場的效果實在好極了。當時,Bo Christensen就告訴我ZZ-Eight很快就要推出,沒想到一等就是半年。現在,我才在自己的家中慢慢的品味這部CD唱盤。或許讀者會覺得奇怪,怎么出了個第一號之后就跳到第八號,這一與八之間難道沒有東西嗎?這一與八中間當然不會留白,它還有二號的CD轉盤與三號的數位類比轉換器。此外還有前級與后級,我們就慢慢等吧!
從外表整體觀之,ZZ-Eight的造型設計與ZZ-One同出一轍,活像是整塊鋁合金凋琢出來的現代金屬藝術品。面板是黑色壓克力配紅色字幕,機身二側是厚厚的實心鋁塊,這些設計與ZZ-One相同。唯二不同的是ZZ-Eight機身頂蓋成了放置CD的地方;還有散熱片部份變成實心的。老實說,我真佩服BOW能夠把上載型CD唱盤設計成這樣:它根本沒有上蓋,但是那個CD鎮的造型就把整個蓋子的形象都引伸出來了。看著它,您根本不會感覺到它是沒有上蓋的。反而,如果加了上蓋就變成畫蛇添足。或許您要擔心若是沒有蓋子,灰塵豈不是會落在雷射頭上嗎?別擔心,廠家有送您一片像CD般的防塵片,不唱時就把這片防塵片放上去就好了。
前面已經說過,整個顯示幕就是一塊大黑色壓克力。操作功能全部以鍍金撥桿來控制,共計有Standby、Pause、Stop、Previous、Next、Play等六根撥桿。而背板上只有一組RCA端子類比輸出、一個RCA數位輸出與BNC數位輸出,全部就這樣而已,它并沒有XLR平衡端子,但是ZZ-Eight機器內部卻用了四個Burr Brown 1702K解碼晶片,這是為什么?
在試聽ZZ-Eight時,我曾將ZZ-Eight接上Vimak DS-2000與Audio Note DAC-3數類轉換器,二種搭配都得到不同的聲音。如果連同ZZ-Eight自己的聲音,那就是三種聲音的表現。到底是哪種搭配的聲音最好呢?我想,這牽涉到您所使用的喇叭以及空間而定,我所能做的就是忠實的將我的聽感告訴您,讓您自己做個判斷。
先說我用ZZ-Ei
從我的形容中,您可以了解到那個CD鎮的設計有多巧妙。分析起來,它就是一個六爪圓弧鏤空金屬蓋,在蓋子中央埋了一圈磁鐵,這個磁鐵與轉軸中心的鐵緊緊相吸,就這樣把CD夾在中間。當這個CD鎮轉起來時,您從那渾圓穩定的光影中可以知道它車得多么的圓。否則,轉動的光影一定會左右晃動。最早時,Krell的厚重透明壓克力蓋設計是上載式CD設計的一絕。后來,Barclay的水晶蓋勝過了Krell壓克力蓋。現在,BOW的圓弧蓋又是一次經典設計。
除了造型設計與眾不同之外,ZZ-Eight所採用的Philips CDM 12Pro機械拾取系統,數位類比轉換晶片採用四個Burr Brown的1702K(20 Bit)。配上PMD100 HDCD解碼晶片就完成ZZ-Eight的心臟。由于這些元件都是別家已經採用的,內中沒有什么特別要談的。不過,BOW將整個CDM12 Pro固定在沒有彈簧的座上,讓它與整部CD唱盤連成一體倒是與眾不同的設計。依我想,BOW的工程師們可能認為十幾公斤的CD唱盤避震效果要優于彈簧,所以才這么做的。為了要讓整個機身的機械接地產生作用,廠方還附贈一個大型角錐,可以將它安置在靠近背板的底座上。
ght本身來聽的情況吧。當一放上「阿吉仔」第一卷時,我嚇了一跳。怎么阿吉仔的唇齒音變得那么強?而且音量也比原來的還要大。再來,阿吉仔的歌聲變得更有力、更有勁。如果單以唇齒音來說,ZZ-Eight的聲音當然變得太沖了,唇齒音那么強當然不對。當我把音量調整得與Vimak一樣大時,聲音的壓迫感就減少了,唇齒音也沒有那么沖。不過,整體的不同特質還是一樣存在。從阿吉仔這張CD的經驗中,我暸解到:ZZ-Eight的輸出比較大,而且中頻與中高頻比較突出,低頻的量感并沒有明顯的增多,但是沖擊性變強了。整體的聲音變得更結實堅強。
等我在聽慕特那張「卡門幻想曲」時,情況又改變了。本來,這張就錄得相當柔,配合上ZZ-Eight的結實堅強特性,仍然不會感到有什么壓迫感,當然也不會有唇齒音。此外,擦弦的質感反而更好,琴音也更堅實,就像慕特換了另一把小提琴般。對于這張CD而言,ZZ-Eight的特性并未顯出任何負面的影響。
從「阿吉仔」與「卡門幻想曲」這二張CD的不同表現來看,我可以說阿吉仔那張CD的人聲唇齒音已經錄到臨界點了。只要整套系統的中高音再強一些,唇齒音就變得不能接受。這個結果也顯示出Vimak 是比較柔的系統。
等我再用Tacet那張「麥克風」來試時,感覺又更好了。原來這張CD所錄下的樂器形體就很飽滿很大,而且聲音充滿活力。用上ZZ-Eight之后,這張CD的樂器形體顯得更飽滿更大,更有活力。當然,原來就有的光澤與甜味還是存在。
除了以上這些令人特別深刻的印象之外,我倒是覺得ZZ-Eight在「音質」與「音色」上并沒有特別令人驚艷的地方。「透明感」也是適中的表現,嚴格說起來不如接DAC-3時那么透明。「層次感」、「定位感」與「解析力」表現中庸。「速度感與暫態反應」倒是相當好,「強弱對比與動態對比」也有水準之上的表現。同樣的,「細節再生」也是這種價錢的CD唱盤所應該要有的水準,這沒有什么好奇怪的。倒是「空間感」相當的大,聽不同錄音時皆能顯現出錄音場所的不同空間感。最后,「整體平衡性」從高頻到低頻都很一致,沒有頭重腳輕或上瘦下肥的問題。
以二十四萬元買一部CD唱盤,我認為它應該要有很好的表現,如果它沒有這么好,那就不值得買。幸好,綜合評估ZZ-Eight的表現,我認為以它的售價與表現來秤,售價雖然稍重了些,不過尚未離譜。換另一個角度思考,如果將它拆開來,各花十二萬去買一部CD轉盤與一部數類轉換器呢?就說是買一部Micromega與一部Audio Note吧。或許在聲音的表現上會有另外一番風味,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您得不到像ZZ-Eight這般如現代藝術品般的造型設計。
從ZZ-Eight配Vimak DS-2000與Audio Note DAC-3的綜合表現中,我歸納出以下的結論:
如果當作CD轉盤,ZZ-Eight的聲音相當中性,它很清楚的顯露出搭配者的不同特質。而如果作為一部完整的CD唱盤,它的聲音特質就好像它的造型、用料與重量般,是那么的凝聚,那么的結實、那么的有勁以及那么的有重量感。當然,我前面也講到,它沒有Vimak DT-1000+DS-2000那么細柔;也沒有配上Audio Note時那么有光澤與甜味。
一路試聽下來,我越來越清楚ZZ-Eight那種飽滿結實有活力的個性。難怪一月我在拉斯維加斯聽ZZ-One配ZZ-Eight推Blue Trumpet小喇叭時,會有那么飽滿結實的特性以及超過想像的龐大氣勢。結實歸結實,有活力歸有活力,我的心裡還是有一絲遺憾。我遺憾什么呢?遺憾ZZ-Eight沒有Vimak DT-1000+DS-2000那么細那么柔。不過,這個遺憾在我將ZZ-Eight接上Audio Note DAC-3之后,又有了變化。在此我要先說一下Audio Note的DAC-3,這部真空管的數類轉換器我先是在新竹二位燒友家裡聽過,聲音非常甜、高頻與極高頻的延伸很好,是一部非常「音樂」的數類轉換器。當我將ZZ-Eight接上DAC-3之后,您猜我聽到的聲音是怎么樣子?一下子高頻的甜度增加了好幾級,往上延伸的效果更平順,中頻與高頻更透明。不過,中低頻與低頻的結實有勁程度不如ZZ-Eight本身。其實,不僅DAC-3的結實程度不如ZZ-Eight,連Vimak DS-2000的結實有勁程度也不如ZZ-Eight本身。
用ZZ-Eight配DAC-3來聽DG那張「魔鬼的聲音」與Chesky那張「士兵的故事」簡直就是一大享受,小提琴好像是沾著蜜汁在演奏,感覺上蜜汁的光澤與甜味佈滿空間,連「士兵的故事」裡旁白的聲音都變得更有光彩。
除了以上我所說ZZ-Eight聲音的特點之外,在「音響二十要」的表現上,ZZ-Eight本身也有它傲人之處。當我在聽「諾亞方舟」時,那種舞臺的寬廣與舞臺上人物的形體感更為浮凸,而且重量感更好。也就是說,整個音場的舞臺更實體更真實。這種感覺與一些音場虛虛的器材相比,更顯得ZZ-Eight高人一等之處。
在木管與銅管方面,ZZ-Eight也顯得特別的豐潤厚實,豐潤是指木管,厚實則是指銅管。例如我聽RR那張「Ebony Concerto」時(聽HDCD時,面板的HDCD字就會顯出來),那種渾圓的氣柱就特別明顯,彷彿像活生生的一支單簧管在那裡。而聽Telarc那張「Trumpet Spectaular」時,小喇叭光輝燦爛加上厚實的質感,是其他柔性與較細的系統所發不出來的質感。
(責任編輯:ycwx023.com)
地址:重慶市九龍坡區石橋鋪華宇名都商務樓19-1。